刘军宁:利润是个最正当不过的东西
这个社会从未筑起过商业活动的道德防线
法国反商作家巴尔扎克有句名言:每一笔财富背后,都隐藏着一桩罪行。(Behind every fortune, there lies a crime.)中国的老百姓中有很多人同意这种看法。中国的政治教科书也完全同意这种看法。
下面的内容在学校教科书和正统政治读本中经常出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带来利润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每个毛孔都带着罪恶。
甚至中国的许多商人也持这种看法。有一次,我应邀参加了中欧同学会在北京丽晶酒店的一个聚会。一位来自天津的颇有成就的制造商这样对我介绍他自己:“这几年我没干什么别的坏事,就是钱赚得太多了。”他或真或假地把赚钱看成是缺德的事。有的商人甚至认为:财富后面就算真是有罪行,那又怎么样?更流行的看法是,经商投资就是赚钱而已,投资一行,回报二字。他们的信条是:在商言商,何必言道德?
然而,许多在资本市场出没的人士一方面拒绝关心自己经商投资活动的道德正当性,另一方面,又极力抱怨中国的商场与资本市场不讲道德,并常常冠之以“沦丧、糜烂、黑幕、伪善、狡诈”等充满道德贬义的字眼。在中国,数千年来一成不变的奇怪局面是:一方面是政F对私人商业活动的惯性打压,一方面是民间对商业活动的巨大热情;一方面是对经商成就的负罪感,一方面又刻意炫耀自己的财富;一方面认为无商不奸,排富仇富,另一方面又对财富极端向往。这个社会从未筑起过商业活动的道德防线。
“在商言商”,用这句话也无法抵挡人们对投资经商去做道德判断。在一些人眼里,投资者的道德防线可能比一般的商人更为脆弱:商人只是追求利润,而投资者是在追逐别人的利润。哪个公司、哪个项目的利润(潜在)丰厚,投资者就设法把钱投向那里。
商人们以赚取利润为己任,投资者们以追逐别人的利润为己任,这样的做法道德吗?投资者所赚到的难道不是别人亏的钱吗?买卖股票的人没有介入生产,只是进行“倒买倒卖”,没有创造价值,却获利丰厚,这样的证券投资在道德上正当吗?即使是相对廉洁的价值投资者也会面临这样的道德质问:价值投资的获利不也正是建立在别人的错误基础之上吗?面对这样的质疑,投资与经商还是一件在道德上正当的事业吗?如果这些质疑是正当的,那么,利润就是祸根。
利润是这个世界上最受到道德猜忌的东西之一。利润在很多人眼里是不道德的,因为利润是从别人那里赚来的。要回答投资的道德正当性必须先回答利润的道德正当性。
人民的利益高于利润?
然而,在我看来,利润是个最正当不过的东西。
利润代表的是企业收入中的赢余部分,是除去成本(如工资、房租、利息等)后的净所得,属于最后剩给股东或投资者的那一部分收益。如果不给劳动者支付工资,就不会有劳工;不给银行支付利息,就不会有银行;如果有利润不支付给投资者,就没有人来投资。所以,真相是,民众的利益与利润是一致的。
在不存在“利润”现象的国度,民众是最大的受害者;在追求“利润”的活动得到充分承认和保障的地方,则民富国强。
很多人认为,利润至多是一种必要的恶,越少越好。“意思意思”就行了。多余的利润都应该以税收的形式交给国家,以帮助那些不赚取利润的人。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看到利润被夺走的真实后果。当企业家们预感到任何一点点多于“意思意思”之外的利润都将被拿走时,他们就不会去努力生产价廉物美的东西了,或是设法把利润藏起来、转移出去。时至今日,也许公开主张取缔利润的声音只有在高校的课堂上可以听到。但是,社会中主张给利润封顶的声音却不绝于耳。对成功的企业征税越高,就越是惩罚那些向消费者提供更好产品与服务的企业。
有一句动人的口号:“人民的利益高于利润!”如果利润真的在道德上那么堕落,让利润越少越好乃至接近于零如何?若如此,就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简单而千真万确的事实:有了足够的利润,企业才能生存。如果所有的企业与公司因为没有利润而消失,普通百姓还有活路吗?所以,利润不仅与企业家有关,与普通人的关系甚至更大。
古代犹太圣贤本·祖玛说:想想亚当为了能够吃到面包需要付出多少艰辛吧。他需要犁地、播种、收割、捆扎、打谷、去糠、碾磨和筛选,然后还要揉面和烤制。最后,他才能享用美味的面包,而我每天早上起床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享用这一切。再想想亚当为了获得衣物需要付出多少艰辛吧。首先,他要剪羊毛,然后进行清洗、梳理和纺织。相比之下,我每天早上起床就能穿上现成的衣服。因为各种手工艺人的存在,我在家就能坐享其成。(见《财源滚滚:犹太人赚钱的十诫》,东方出版社)是的,没有人为获得利润而提供商品与服务,我们今天还像亚当夏娃那样生活着。
投资哲学为何替“利润”辩护?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可口可乐曾试图用“新口味”的可乐取代原来口味的可乐。但是这种做法立即受到了消费者极大的抵制。绝大多数消费者喜爱旧可乐,拒绝新可乐。怎样才能让消费者的愿望得到满足呢?是要总统、国会、法院勒令可口可乐公司恢复生产原口味的可乐吗?不是。是对负利润的担心迫使公司放弃新口味的可乐。
可见,利润的作用在于发现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如果生产者犯了错误,利润就会纠正他们。利润迫使企业自律。如果生产过程浪费严重,生产成本就高,产品的竞争力就低;如果产品因浪费多而定价高,消费者就会转向价廉物美的产品。在自由经济中,追求正当的利润与服务消费者是合二为一的。如果政府对那些浪费严重而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的企业加以补贴,不负责任、不自律的企业就等于得到了奖励。靠正当的经营得来的利润是绝对道德的,靠权力得来的利润才是不道德的。
如果为利润生产商品的活动是正当的,那么不直接接入生产的投资活动是正当的吗?投资的功能是资本配置,其意义主要体现为优化资本配置以及通过完善企业治理,从而帮助企业通过服务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利润。投资者的作用就是将资金不断从效益低、回报低的企业中抽出,投入效益高、回报高的企业中,通过使资本与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来降低与减少资源的浪费。投资的过程就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投资者是经济的优化器。不在意资源配置有效性的经济一定是恶质的经济,遭殃的一定是民众。
价值投资者利用别人的错误来赚钱也是非常正当的。首先,这是规则允许的。在网球比赛中,总不能说费德勒从对手的非受迫性失误中得分是不道德的吧?其次,投资者利用对手的错误,可以防止错误的蔓延,从而对市场起到一定的校正作用。这样的行为,是十分道德的,应该受到鼓励的。
哲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检验人类行为与活动的道德正当性。对正当的行为与活动,哲学的任务是提供道德论证与辩护。投资哲学的任务亦复如此。投资哲学必须对投资活动进行道德分析。论证投资活动的正当性并作出辩护是投资哲学的应有之义。
人是追求意义与正当性的动物。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从事的活动是有意义的和道德正当的。道德上未经充分论证的职业是不值得去从事的职业。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荣誉感的时候,认为自己的事业具备充分的道德正当性的时候,人们更尽情地投入,也才会有更大的成就。智慧是有关道德的,有道德(感)的投资者,才可能是智慧的投资者!
▍延伸阅读